道教寻根
话
卯山不高,但在一望无垠的松古平原上却显得巍峨高大,它见证着松阳1800多年的历史文化,也与中国道教结下不解之缘,整座卯山都浸润着道教文化,所见所闻都是道人修真的古迹和传说。自然,卯山之行便成了一次道教文化的寻根之旅。
车子从高速松阳县古市出口下,远远就能看到道路前方,一座山势平缓、状若覆盆的孤山独立于松古平原,这座其貌不扬的孤山便是卯山,距松阳县城12公里,顶峰海拔只有430米。
江南第一道观
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卯山的闻名就在于它是道教圣地。南朝道士叶道兴在此筑观炼丹,苦心修炼,历经四代。到了曾孙辈,出了一个声名显赫的人物——叶法善。叶法善自小便受到道家思想的熏陶,深刻领会了道教的精义并熟练掌握了炼丹之术,成就了中国道教历史上的一段传奇,叶法善修真的卯山道观也被誉为江南第一道观。
卯山观位于卯山海拔210米处的半山腰,这里古树参天,景致优美,松阴溪曾经就从山脚流过。唐朝初年,卯山一度拥有层层叠叠、金碧辉煌的观宇多达三十六座,斗转星移,一千多年前的恢宏道家建筑如今所剩无几,唯有天师殿依稀能够让游人领略到大唐盛世卯山道教之盛。
卯山的厚重,还在于叶法善
俭公祠是卯山三十六观中惟一的留存,是松阳县级重点保护文物。在俭公祠的后院,有一炼丹池。炼丹池共有相邻的两口,一池清澈见底,另一池则显得颇为混浊。这炼丹池相传就是当年叶法善炼丹之所,混浊一池为法师清洗丹药之所,清澈一池则是法师饮用之水。
有人曾经排干了混浊一池,对池底进行了清洗,但是没过多久,池水满了,依然混浊。也有人试图用竹炭等强力吸附物,将混浊一池池水过滤干净,但是无论多强吸附力,池水依旧混浊如故。卯山观工作人员说,两口水池的水是一脉相通的,两池相隔不足一米,为何一清一浊,曾经有地质专家前来探究,但是无法解开谜团。
天师殿里的遐想
《旧唐书》载:唐显庆年间,高宗下令广征天下方术之士,“合炼黄白”,以求长生。法善以道教法师身份竭力劝谏:“金丹难就,徒费钱财,有亏理政。”高宗准之。高宗授予官爵,他坚持不受,于是被留在宫禁中主持斋场,礼赐颇丰。先天二年(713年),睿宗拜其为鸿胪卿,后又封越国公,但叶法善不为爵位尊贵所动,仍愿为道士,只是奏请在故乡卯山建道观,唐玄宗准奏,并赐名“淳和仙府”。
永宁观天师殿原坐落在古市镇小学内,至今已有两百余年历史,为后人纪念叶法善而建。1993年,古市镇旧城改造,有关部门决定将永宁观天师殿整体搬迁,异地保护,由于缺乏文物保护经费,拆除后一直无力复建,古建筑材料存放长达十三年。直到2006年,永宁观天师殿才在卯山找到了归宿。
天师殿内立有叶法善塑像以及相关的传说图画。大殿二楼有一口天井,据说这里曾经有一口叶法善亲自炼铸,重达1500多斤的古铜钟,松阳卯山道观被毁坏时,古铜钟被善人运到宣平桃溪的延福寺。据说,这口古铜钟是全国供奉叶法善的10多家道观中,仅存的两个古铜钟之一,非常珍贵,钟体上铸有“卯山观”字样。
古铜钟的缺位令人不无遗憾,天师殿上一扇古门窗激起了人们无限遐想。据工作人员介绍,恢复天师殿时,大部分都是在原物基础上进行修复的,天师殿门窗很有特色,尤其是那一扇历经数百年的门窗,上面没有一棵钉子。工作人员的话音未落,随游的人们便纷纷研究起天师殿上的门窗,试图找寻出那扇历经千年沧桑的古门窗。
神秘的丁丁碑
从卯山观往山顶走,距离山顶不远处,一座新盖的凉亭格外引人注目,凉亭内竖立着一块不大的石碑。石碑不大,但是这块石碑确有一个卯山上最神秘、最传奇的故事。
叶法善造好了“淳和仙府”之后,想在自己的祖父叶有道的墓前立个碑。叶法善请时任栝州刺史大书法家李邕撰写神道碑并序之后,再请李邕书写碑文,李邕婉言推辞。叶法善就在夜间摄李邕的魂魄书写碑文,在快写到文末时,鸡鸣天亮,李邕魂魄幽然离去,留下了“丁”字后面的四点。
李邕所写此碑,当时名为“叶有道先生神道碑”,松阳百姓称之“丁丁碑”、“追魂碑”。更为神奇的是,过了六百多年后,有一群福建商人撑船渡海遇到风浪,别的船都翻了,只有一只船没翻,原因就是这只船上带有一份“丁丁碑”的拓本。这样一来,又有人把它叫做“定风碑”了。
由于丁丁碑具有神秘的传奇色彩和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,因而备受历代书法家和鉴赏评论家的推崇。 “丁丁碑”原物的下落成了一个历史悬案。2006年下半年,松阳开展了“丁丁碑”的重建工作。有关人员在搜集比对上海、北京、天津、台湾等几个碑文版本的基础上确定了最佳碑文,制作了碑体,并在卯山建设了碑亭。
“丁丁碑”的落成,不仅使丁丁碑的古风得以重现,为松阳县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观,也赋予了卯山更多的历史文化内涵。
听仙乐品仙茶觅仙踪
2008年10月20日,松阳月宫神韵音乐会在丽水学院学术报告厅上演,以《月宫调》的名称流传松阳民间的古曲《霓裳羽衣曲》,流传千年一度绝迹后在音乐会上惊艳登场,焕发出迷人的风采。
传说《月宫调》是叶法善携带唐明皇游月宫,聆听了月宫素娥仙女唱的《紫云曲》,被精通音律的唐明皇默记心中,自月宫返还后,命梨园子弟演奏,另取名为《霓裳羽衣曲》。当时,这首唐明皇从月宫中带回的仙乐,只能在皇宫和叶法善越国公府内才能演奏。旧松阳县志有载“唐开元年间,道教法师邑人叶法善建淳和仙府,司授道教音乐”。
一边听仙乐,一边品茗卯山仙茶……如果有幸,游客在卯山天师殿就可以欣赏到原滋原味的《乐宫调》表演,体验一把道家真人的修真雅兴了。
史料记载,叶法善在松阳卯山观修炼期间,取卯山水土培育出了10多株优质茶树,制得“竹叶形,深绿色,茶水色清、味醇”的茶叶,取名“卯山仙茶”,深受皇上喜爱,故被列为贡品。由于叶法善的影响,松阳茶叶随之名声远扬。
卯山之上,漫山遍野都是金灿灿的脐橙,称卯山脐橙为“仙果”或许有些夸张,但是个大、皮薄、汁多、味美的卯山脐橙,保管你尝过之后管不住自己的嘴。
试剑石、通海仙井、通天观遗址、卯山观、天师殿……卯山上如此众多的仙人古迹给了现代人无限的怀想空间,卯山工作人员说,为了发掘卯山这个江南第一道观,他们已经规划修葺通天观,开发白鹤洞、众龟朝圣。增加广福养生馆、广福养生果品园等景点,让游客探寻仙人的足迹,感受古老深厚的道教文化。
叶小平 卢勇军/文 程昌福/摄